首页

抚顺女王友情收奴

时间:2025-05-30 00:37:29 作者:福建泉州最后一位代书先生:一纸侨信 一生牵挂 浏览量:30128

 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:福建泉州最后一位代书先生:一纸侨信 一生牵挂

  中新社记者 金旭

  在福建泉州石狮的人民路上,一个挂着“代写侨信”的小摊摆了几十年。一张桌子、几本泛黄的字典和几块压书石,福建泉州最后一位代书先生姜明典就这样坚守着,为海外游子写下一句句家乡的牵挂。

  闽南语称“信”为“批”。历史上,闽南番客下南洋谋生,将在异乡打拼的钱连同信件寄回家乡。这些“银信合一”的家书记录了海外游子与家乡眷属间的深厚情感和经济往来。姜明典在电话中告诉中新社记者,很多番客婶不识字,当需要读信或回信时,就会求助代书先生。

  从1967年开始,姜明典就跟随父亲书写侨信。“最初书写的内容较为简单,多是收到钱款、家中近况等日常琐事。不过回信也有不少讲究,比如寄往菲律宾的信件不能直接提及具体金额,只能用白米、布匹等生活物资单位来替代。”他说。

  姜明典热爱写作,当时代写侨信收入尚可,他决定深耕于此。为写出让客人满意的书信,姜明典早上出门写信,晚上抓紧时间学古文,用收音机听英语广播,还自学了法语、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。“我的父亲告诫我写侨信‘不要乱写’,准确传达最重要。”

  在积攒了一定经验后,姜明典带上装有纸、笔和大米的旧书包,每月下乡一次,挨家挨户寻找需要写信的侨眷。“如果收到亲人寄回来的侨批,村里的番客婶都高兴得不得了,大家都盼着我早点去,帮她们把想说的话都记下来。”

  晋江后溪村蔡氏的故事让姜明典记忆犹新。“她的夫家姓郭,是后溪村有名的富人家。早年蔡氏跟着丈夫在菲律宾生活,后来被送回老家。”他说,每隔一个月蔡氏都要托他写一封信,主题只有一个,就是让丈夫早点回来接自己。

  姜明典回忆称,村里人都知道蔡氏的丈夫早已在海难中丧生,唯独她还在日复一日地寄信。后来,蔡氏的儿子郭国富每月以父亲的名义回信,还附带一笔汇款。

  “父亲告诫我写信时要闭嘴,不该打听的不问,不该管的不管。蔡氏给我看回信,我便念给她听,听完后她总是泣不成声。”姜明典称,“我没有告诉她这些信寄不出去,没办法断了她活下去的念想。”于是他在回信中写下:坐令红粉青山,转眼老去,春花秋月等闲虚度。

  “2000年蔡氏在独自坚守了一生的老宅中去世。在侨乡,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。”姜明典说,下乡代写的近十年里,他的足迹遍布晋江、石狮的大小村落,见证了无数家庭的离散与悲欢。

 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逐渐普及,找姜明典写侨信的人越来越少。“很多老一辈的华侨、侨眷都已经去世了。”他说,偶尔遇到顾客找上门,他们还坚持传统,需要他用文言文,写繁体字,多半是宗族家庭商议如何建房兴业、修复宗祠等事宜。

  “现在我更多是帮人翻译文件,写写简单的法律文书、遗嘱等。”76岁的姜明典每天依然坚持出摊,时间长了,还会遇到他帮着写过侨信的客人。“只要他们有需要,我就会一直写下去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谭华任中国葛洲坝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

活动期间,30余名一年级新生面向沟溪村孔子文化广场上的孔子像整齐排列,庄严而有序地参加“开蒙礼”;村集体向考上双一流大学的新生家庭发放奖学金,鼓励学子发奋图强、立志成才;孔子码头边的南孔市集展示着南孔文化系列文创、西安高腔、竹编等民俗,络绎不绝的游客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

近期,老师给爱说话的学生戴“小蜜蜂”的视频,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记者注意到,网上类似的视频有不少。对此,有网友认为这种方法很棒。也有网友认为,方法很好,但老师不该把孩子的视频发到网上。

他刚来时,这里连店铺都没有几家,菜店里卖的多是白菜、胡萝卜、土豆、西红柿这些腐烂更慢的蔬菜,买不到活鱼,想吃肉要等到每周六的大巴扎。但现在,奶茶、汉堡都有了,鱼、肉都不缺。10年前不会做饭的他,现在精通厨艺,体重也在往上走,比初来时胖了10斤。

中工漫评丨用“一餐热饭”托起老年人的幸福“食”光

本次会议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主办,主题是“推动可持续发展:持续行动 共创未来”。瓦努阿图总理萨尔维、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-卡内尔、莫桑比克总统纽西、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、埃及总理马德布利、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、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等出席会议或视频致辞,160多个国家、国际组织和其它机构代表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。

靳东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后首次亮相

红红火火的仁丰里,往年可不是这般风光的模样。“在老扬州人眼里,昔日仁丰里,尽管唐代里坊制格局犹在,但鱼骨状的街巷却满目疮痍。”前来观礼的扬州文化人李广春说:“如今,再看仁丰里,变化太大了!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